土壤板結的原因及解決辦法
土壤板結是指土壤表層因缺乏有機質,結構不良,在灌溉或降雨等外因的作用下結構破壞、土料分散,而干燥后受內聚力作用使土面變硬。
一、土壤板結的原因
1、旋耕過淺
在整地過程中,為了提高作業速度,農機手將旋耕機液壓抬高,使旋耕深度變淺,連年積累,形成厚厚的犁底層。目前我縣犁底層在地表以下15cm左右,厚度在5cm以上。
2、有機肥施用量不足
由于有機肥施用費工且見效緩慢,有的農戶有機肥投入偏少甚至不施,導致土壤團聚體下降,微生物減少,土壤通氣和排水性能減弱,土壤越來越板結。
3、化肥投入過大
有機肥投入的不足,要想保證較高的產量,就要投入大量的化學肥料。我縣土壤90%以上都是碳酸鹽類的,pH值平均8.0左右,鈣鎂含量較高,極易與磷素形成難溶結合。同時過量的鹽分在降雨或灌溉后,通過毛管水向地表聚集,形成次生鹽漬化。
4、聚氯乙烯地膜的大量使用
我縣降雨少、氣溫低、無霜期短,地膜覆蓋面積大,加上膜下滴灌的面積,總覆蓋地膜達到120萬畝以上,然而這些地膜90%以上均為聚氯乙烯地膜,在土壤中殘留量大,分解周期長,與土壤形成塊狀物而造成板結。
二、解決辦法
1、深翻旋耕相結合
實施三年深翻,深度在35cm以上,每年旋耕深度在20cm以上,徹底打破犁底層。
2、實施科學施肥
開展耕地培肥,通過實施秸稈還田、增施農機肥、施用商品有機肥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機質,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與活性,降低土壤堿性。實施測土配方施肥,合理施用三大營養元素,適當補充微肥,提高肥料利用率,較少磷鉀肥料在土壤中的殘留與固定。
3、施用土壤調節劑
土壤調節劑具有很強的緩沖功能,可以降低土壤酸堿度,削弱鈣鎂及重金屬離子的活性,使土壤疏松、提高養分有效性,減輕土壤毒害,改善土壤板結。
4、推廣降解地膜
降解地膜的提溫保墑效果不次于聚氯乙烯地膜,同時在土壤和空氣中分解較快,殘留率低,大面積推廣可以降低土壤板結。